人类作为一种有感情的高级生物,面对得失的时候会大喜也会大悲,常常会因为无法控制的情绪与欲望,而导致最终犯下一些可能会悔恨一辈子的错误。
古人用“七情六欲”来表达人的种种情感与欲望,这里的“七情”与“六欲”指的又是什么呢?它们是如何产生的?
七情
七情是我国传统词汇之一,按照《礼记·礼运》中的说法:“七情”指的是人的喜、怒、哀、惧、爱、恶、欲七种情感。而佛教的说法中,“七情”指的是喜、怒、忧、惧、爱、憎、欲。二者相差不大。
最开始,古人认为人只有“喜、怒、哀、乐”四种情感,在《中庸》里就曾出现过。人遇到所有开心的事情都会“喜”,遇到厌恶的事情都会“怒”、遇到喜好与所爱的就会“乐”,在伤心或失望时就会“哀”。
到这我们就会发现,“乐”是因为“爱”,“怒”是因为“恶”,所以后来便在“喜怒哀乐”后边加上了“恶”与“爱”。再后来古人渐渐所以出,人还有一种情绪,常常发生在得到或失去之前,也就是“乐”与“哀”之前,那就是“惧”。所以最终人的情感被分为了七种,这就是“七情”的由来。
相信这里一定会有朋友发现,在“喜、怒、哀、惧、爱、恶、欲”这七种情绪中,我没有说“欲”而是说了一个并没有提到的“乐”。这是为什么呢?
其实,在古人眼中,这二者意思是相通的。当“欲”得到满足的时候,就会“乐”。这里的“欲”并不是贬义,指的是一种对于某件事情或事物的渴望,比如想吃某一个食物,或者想看到某一件物品等等。
六欲
出自于《吕氏春秋·贵生》中“所谓全生者,六欲皆得其宜也。”这里的六欲指的是“生、死、耳、目、口、鼻”之欲。也就是说,这里的“六欲”指的是人的需求或欲望。人活一世,最本能的欲望就是活着,然后闻、尝、听、看、吃。
佛家认为:人的六欲为:“色欲、威仪姿态欲、形貌欲、人想欲、细滑欲、言语声音欲”。这里的“六欲”指的就是人对于异性本能的欲望,其实说的直接一点,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“情欲色欲”。《大智度论》里边曾说到:这六种欲望,可以使人产生贪欲之心。
今天的“七情六欲”
以上是古人对于“七情六欲”的理解与解法,今天我们对于“七情六欲”也有了新的理解。
七情为:“喜、怒、哀、乐、惊、恐、思”。当代人不同的7种情绪反应:喜爱、愤怒、悲伤、快乐、惊慌惊讶、恐惧、思念。
六欲为:“食欲、性欲、情欲、求知欲、占有欲、出类拔萃欲”。
我们先说出类拔萃欲,这个听起来感觉有些怪怪的。其实这是人一种十分正常的欲望,希望可以得到身边人的认可,社会的认可。害怕被人忽视,想要出人头地、与众不同,以此得到他人的羡慕与称赞。
当然这其中想要引起他人注意的方式不同,有些人希望通过自己的家人来获得他人对自己的注意,比如:“我爸爸是……,曾经在国外……”。还有一种就是通过金钱来显示自己的地位与富有。
或者通过外在的一些形象来引起他人的注意,比如女生会通过好看的衣服,或者做一个美美的发型;男生穿一身帅气的西装,手腕戴高级手表等这样的方式来让他人注意到他们的存在。这种出类拔萃欲代表的是消极的一面。
还有积极的一面就是做最真实的自己,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来得到他人的认可,真诚的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,脚踏实地的走好脚下每一步路,努力让自己成为那个出类拔萃的人。
占有欲:这也是人非常本能的一种欲望,对于自己喜爱或希望得到的东西,通常都会表现出极强的占有欲。
求知欲:求知欲的源头是好奇心,因为想要获取真相,所以就会激发出你求知的兴趣,这是人内在精神的需要,不断的学习新东西,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领域。
情欲:这里的“情欲”多指想要和某个人交朋友或成为伴侣,这种欲望可能让人变得极端,悲伤时会有自杀自虐的危险,愤怒时会有打击报复对方的想法。
性欲:这也是人一种本能的欲望,当生理发育成熟之后,就会对异性充满好奇,想要与异性接触。
食欲:人在饥饿的时候这种欲望会显现的格外明显,尤其是在看到色香味俱全的食物时,会控制不住的欲望,想要多吃,吃饱,吃美。
管理好自己的“七情六欲”
据相关资料显示:导致人生命衰弱死亡的原因,从破坏力来说,排在第一的就是七情六欲。人的一言一行,一举一动都与生命紧密相连,相信大家也听到过因为过度愤怒与过度开心而导致生命衰竭的案例。
当然只因为一次情绪波动就被气死这样的说法多少有些太过夸张,但要知道人每生气一次,身体里的很多生命细胞就会随之死亡。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,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。
所以,我们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,能够合理正确的发泄自己的情绪,该哭哭,该笑笑,这才是成道者。而如果无法合理管理自己的情绪,不知道什么时候该哭,什么时候该笑,这对于身体的伤害是巨大的。